给创业者推荐的书单林林总总,但如果让我只推荐一本,那只有一个选择:彼得蒂尔的《从零到一》。
核心原因是这本书讲出了创业成功的秘密,即企业凭什么能生存发展活下来还能取得成功,在书的开头彼得蒂尔就提出了一个核心的关键问题:
有什么重要的真理,是很少有人与你意见一致的?
如果有一件事情,别人都认为是A,而只有你认为是B,在传统的东亚教育体制下,你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,甚至被视为异端。但彼得蒂尔认为,如果万一你是对的,这就是你发大财的机会。

中国互联网和商业的历史,有太多这样的案例。
马化腾当年做QQ难以为继,想50万卖掉都没人看得上;陈天桥做传奇几乎是孤注一掷无人看好;马云做B2B黄页中国四处碰壁;字节首轮募资大VC们纷纷表示看不懂。近的还有泡泡玛特王宁当初融资时碰到的各路奇葩投资大佬。
投资圈的韭菜们更喜欢确定性的赚钱机会,殊不知确定性也是可以被包装出来的。在科技投资的世界里,"与众不同"不是风险,"随大流"才是。当所有人都在追逐热门赛道时,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"没人认同的重要真理"里。
在《从零到一》里,彼得蒂尔列举了三个科技企业成功的“反常识”特征:
1、垄断比竞争更健康
垄断代表市场份额>40%或有定价权。
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,过度的竞争会一步步蚕食企业的利润,最终企业会在过度竞争中“死亡”。
技术是一家科技企业最实质性的优势,也是其产品难以或不可被复制的关键。如果企业商品没有独特性,意味着市场上就会出现无数的替代品,在极其内卷的价格竞争中,不可能有超额利润。
2、专注比多元更强大
所谓专注的定义时核心业务营收占比>70%。
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由少数产品贡献,平庸的产品只会把公司拖入竞争。企业与人一样,都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最擅长的领域,通过不懈努力,力求在某个实质性领域做到卓越——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者。
3、未来比现在更重要
自由现金流年增长率>15%。
科技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未来的折现现金流的增长。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才是科技企业能够持续的关键点。换言之,一家成功的科技企业,其未来的折现现金流一定是:近期很低,甚至少于传统行业;但未来会逐年增长,且增速特别快。
国产芯片兴起于国产替代,发展初期在技术上尚在努力追赶和替代国外同类产品,很多品类还谈不上具有独特性,但依然可以从其企业和产品特质中判断他们的优秀程度:
1、每个细分赛道都积聚几家甚至几十家同类国产替代选手,企业在这个群体中的排位如何(能否排在前二),有什么独特技术壁垒?
2、可以量化的技术指标中,是否能做到极致并没有竞争对手?
3、公司的产品线是否够专注,核心业务营收占比如何?
4、公司的利润是由核心产品创造的,还是靠客户定制服务,政府补贴的占比多少?
5、毛利率能不能做到50%以上?(垄断的财务特征)净利率?
6、公司的营收中大客户的占比?(如果过大,意味着有续约风险)
从部分已公布半年报的芯片业绩来看:
虽然我常说国产芯片内卷,但我发现这又是个伪命题,对于优秀的企业来说,他们根本不会处于过度竞争的市场中,哪怕是打价格战,也是他们凭借着成本技术优势主动发起竞争,来搞死那些运营效率低或者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。从A股上市的国产芯片公司来看,有不少企业过得相当不错,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有几把刷子的,或者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垄断的秘密。
最近隔三岔五传出芯片行业倒闭或者并购的消息,我觉得是市场化资本在逐步退出半导体领域,过去的投资热潮搞出了太多“半成品”“复制品”,现在正好在资本退潮期做整合和过滤,这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好消息,已上市的企业就更具优势了,继续看好国产芯片向更高的技术壁垒赛道冲击。
未上市的公司也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企业,他们能在极其残酷的内卷竞争中存活下来,意味着他们手里也有几把刷子,尤其是没有国资背景的民营企业,只要产品足够好足够有竞争力就能在这样的市场上生存,即使象我们这样的小公司都已经好好地活到了第13个年头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浪淘沙,国产芯片的大环境将进阶到下一个层面,大家又会迎来新的机会。